区行政中心公共秩序管理方案

发布于 2016-02-21 16:30:00

区行政中心公共秩序管理方案

一、管理目标

通过物业管理周密、严格、规范、高效的安全管理,保证行政中心日常公共秩序井然有序,各类重大活动和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人身、财产得以保障,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二、安全管理内容

1、公共安全管理:主要是保障行政中心人身财产安全、公共秩序维持、公共活动的正常开展。

2、消防安全管理:主要是防火及防止各种自然灾害。

3、交通安全管理:主要维护行政中心交通秩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车辆被损被盗。

4、保密安全管理:主要是保守行政中心各项工作机密,防止各种资料、文件和信息的泄密。

三、安全管理手段和方式

安全管理的方式:A、人防技防相结合

以闭路监控,消防监控系统为主导的24小时监控为主,主要区域,主出入口设立固定岗哨,辅助以流动岗哨。

B、固定岗、游动岗、机动应急分队,建立一个严密可靠的安全体系。

保安岗位设置以填补技防"盲点"为准则,根据行政中心实际情况设置车辆出入口岗哨,车库岗哨和机房、机要等重要区域岗哨等;流动岗哨接指定路线或所反映定路线流动调查,一般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按原定班次,时间,人员,岗位,或性质来执行日常管理任务,特殊情况下的安全管理,则按事件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重要活动,突发性事件的临时处置,管制,并没定突发性事件处理方案。

四、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日常治安保卫、安全监控,大厦内保。广场外保,巡视检查,地下车库安保等。

1、岗位要求

(1)政治合格,精神饱满,规定着装,仪容、仪表整洁,做好上岗签名;

(2)保持充沛精力,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及奉献精神,

(3)建立岗位值班记录,并做好换岗和交换班的口录和书面汇报。

2、安全监控工作程序

(1)安全监控系统设立24小时候监控值班岗,全面了解和严密监视物业安全状况。

(2)密切注意屏幕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定点录像,在大堂、客梯,楼面及要害部发现可疑情况要采取跟踪监视和定点录像措施,并通和在岗人员进行询问盘查,同时向管理员报告。

(3)监控中心人员严守秘密,严禁泄漏本物业监控点等安保方面的详细资料。

3、流动岗工作要求

(1)按线路巡逻,保持高度警觉,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发现衣冠不整者和其他闲杂人员要求离开或阻止其入内。

(2)维持门口交通秩序,指挥和疏导进出车辆,引导要及时,手势要规范,态度要热情。

4、巡视检查工作要点

(1)巡视范围包括办公区各层楼面,各机房,各处道坡,车库等。

(2)按巡逻路线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重大问题通知管理员,巡视严格杜绝盲点。

(3)巡视中思想集中,做到"看、听、闻、问",发现一般问题及向班长汇报,并注意消防设施及器材的完好性。

(4)巡视时有礼貌,认真回答工作人员的查询,实行文明服务。

(5)接到治安、火警报警,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做出正确处理。

5、停车管理工作要点

(1)停车合理,指挥规范,车辆俯视和整齐。

(2)关注已停车辆,防止用户粗心而造成损失。

(3)有重大活动安排,事先预留车位,摆放醒目标志。

6、各区域的安全管理

⑴、公务办公室安全管理

公务办公区是行政中心安全管理的中心点。行政中心除日常办公,同时政府的窗口办公、信访接待的特点,这方便了市民,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同是也为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该区域特点是:不仅工作繁忙,活动多,会议多,而且前来办事的人员成份复杂,流动性大。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安全防范,防火、防意外事件发生,防泄密,重点区域是领导办公专区,按一级安保区域防卫,建立健全来访制度;监控中心密切注意所有重要区域的即时动态,随时保持与巡逻值班的联系。

当有贵宾接待任务时,加强外部的警戒和内部的巡查,贵宾通道指导派专人守卫,监控中心密切注意各方面动态,应急分队随时待命:遇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协助其他警力做好安全控制工作,并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在召开大型会议,记者招待会以及领导接待市民的时候,除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外,重点加强事前的巡视检查力度,监控中心注意一切动态,增加外都警戒和内部巡查人员,应急分队处于待命状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在窗口办公区域,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接待来访群众,合理安排接访秩序,当有大批群众上访时,配合外部警力保护领导。制止一切滋事行为,防止暴力事件发生,同时充分利用功能区域,妥善疏散上访群众,及时做好沟通化解工作,做到有礼、有节,杜绝与上访群众产生冲突,同时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办公。

⑵、公共用途区域安全管理

行政中心的公共用途区域面积大、功能多、人员流动量大并且人员相对复杂,针对各功能区域的特点,要求管理必须十分到位,杜绝管理盲点区域和无序。

会议安全管理

①会议按其重要程度可分为一般性会议和重要会议

1.1一般性会议侧重以安全服务为管理重点,维护公众秩序,有效控制人流方向,防止不法分子破坏,杜绝意外事件发生,保障会议正常进行,会议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对遗失的文件,会议记录等及时上交有关部门。

1.2召开重要会议时,会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会议期间配合外部警力确保领导和贵宾的安全,会堂周围、通道要求畅通,对一切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及时处理,会议期间密切关注会堂内外一切情况,严格监控全场情况,对来历不明的人和物及时进行盘查和处理,同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应急分队处于待命状态。

②、贵宾接待对象的级别可分为一般贵宾和省级领导人等重要贵宾

2.1一般贵宾接待时主要是以安全服务为主。维护接待室周边秩序,保持贵宾通道时刻畅通;管理人员主要巡视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功能。维持正常的公众秩序,引导不熟悉环境的办事人员。

1.2当有重要贵宾接待任务时,提前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检查接待区域的所有设备设施,在贵宾通道增设固定岗,加强接待区域附近的巡查,配合外部警力确保领导和贵宾的安全,利用先进监控设备监视实时动态,巡逻保安与监控中心时刻保持联系。阻止不明身分人员靠近接待室。

1.3行政中心有上级领导乃至中央首长会经常前来检查指导工作作,外商、外宾会经常来参观访问,为此,我们将建立一套适合行政中心日常接待的系列防卫方案,一级加强防卫,一级防卫。一般防卫等三种方案,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见下表:

五、消防安全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实行人防、技防的有效结合,以消防监控中心为指挥中心,利用先进的消防监控系统和消防设备设施,执行日常消防防范工作。

消防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员工的消防意识和技能培训。所有消防队员持证上岗,保证员工优良素质,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义务消防队,按时对消防系统进行联动测试,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提高员工防火。灭火技能。

(一)消防监控设施管理

行政中心消防监控系统主要对大楼的消防设施、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在发生消防事故时,自动进行灭火救灾。

1、消防监控中心值班员24小时对大楼的消防系统进行监控,发现报警立刻通知值勤保安到现场查看确认,防止超标准使用报警,确属火警则按火警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属误报的,查明原因,消除故障,恢复系统。

2、误报电梯迫降时,立即用对讲机通知电梯内乘客保持镇静,配合解散工作。

3、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巡视检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消防巡视检查的内容:

(1)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2)消防器材是否已按要求配备。

(3)消防栓内水枪,水带是否完好。

(4)消防水源是否满足要求。

(5)烟感,温感,喷淋头是否完好。

(6)做好相关记录

在下列场所,应增加巡视频率:

(1)扑灭火灾后的现场。

(2)在动火作业的前后。

(3)重点防火的位置。

(4)装修施工现场。

(5)食品加工区域。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消防监控中心管理,杜绝闲杂人员随意出入。

(二)消防事务管理

1、物业管理经理是防火负责人,负责组建义务消防队,不定期检查,指导大楼消防管理工作及处理及处理消防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安全管理员定期对物业消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3、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做好大楼的消防工作。

4、做好消防培训工作,使所有员工都具备相应的消防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设施。

5、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利用网络等媒体宣传有关消防及救生知识,组织消防知识竞赛,使所有用户都能具备一定的消防常识。加强对义务消防员消防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消防实战演习,内容包括:人员逃生,救生,常用消防工具的使用,火灾时人员紧急疏散,大楼各消防系统的功能检测等。

(二)防火管理

防火管理是消防工作的重点,加强监控中心的监控和日常巡视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排除,保持消防设备设施完好,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会展中心是一个集会议,演出、放映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活动时人流密度高,其舞台设备功率大,局部发热量较大,杜绝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行,避免电气着火现象发生,会议中心内严禁吸烟,在醒目位置悬挂各类防火标示牌,活动会议进行前,管理人员提前到位,对会议中心进行全面检查;活动进行中,管理人员与设备维护人同坚守现场,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活动结束后,及时全面检查会展中心内外,对不必要使用的用电设备一律切断电源,消出隐患。另外一个防火重点是食堂,因为食堂存在的火灾隐患较多,除严格按公司规章制度实施管理外,应加大消防检查力度,特别对操作间易污染的烟感,温感,喷淋头经常进行清洗,保持设备设施的正常工作状态;定期对食堂排烟道的油垢进行检查,督促食堂管理单位定期清理,避免局部的小火情。经常检查燃气的管道及炉头,点火器具,还定期请燃气公司的专业人员前来检查,并及时调整或更换不合格的零件;严禁用潮湿或浸水物品操作电动加工机械加工食品,离开或下班时关闭照明用电或不必要使用的动力电源。六、车辆安全管理

行政中心配置有地下车库,地下停车场有序停放,凭卡出入。

(一)内部车辆管理

1、各种安全标识,与全安位的保安监控紧密配合,保证无管理盲点。

2、各种安全标识,保证行驶安全,如限高牌,限速度,转变凸镜,道路指示牌

等。

3、车辆按规定方向行驶,做到持卡行车,一卡一车,安全有序。

4、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定时对地下停车场进行全面巡视,查看车辆有无损坏,漏油、漏水情况和车辆防护状态是否完好,是否有可疑人员滞留等。

(二)外来车辆管理

1、执行停车场管理制度,以标准的交通指挥动作指挥疏导车辆,发放停车卡,按规定停泊车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控制好停车场的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停车场,贷车进行开箱检查。

3、发生交通事故时,立即保护和控制现场,防止车辆睹塞现象发生。。

七、保密安全管理

严格人员录用,所有物管人员进行政审。保密法规、保密制度的学习纳入日常培训,以提高思想觉悟。管好通讯线路和设备,堵住文档意外流失之源,重要活动专岗专人,严格控制录音录像器材进入办公大楼,从各个方面积极防范,共同做了行政中心的保密工作。

(一)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对发现的遗失文件,资料,及时上交物业管理外,由物业管理处上交管理局。

(三)一律不得摘抄、外传、议论机密性文件及机密方案,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

(四)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在办公区域的录音,录像工作,对一切泄密行为立即制止并送有关部门处理。

(五)不泄露行政中心内部工作人员的私人电话,工作时间及生活规律。

(六)不经主管部门批准,一律不允许参观人员入内参观大楼要害部住和核心设备。

(七)对施工人员经过严格审查后发放临时出入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及跟跟踪。

八、安全状态控制管理

我们将行政中心报警的应急处理纳入安全状态控制管理,将报警信息分成两类:非确切报警信息,确切报警信息,根据报警信息反映的不同事件,定义了四种状态:一级状态、二级状态、三级状态、四级状态。建立以监控中心为指挥调度中心,相关管理员为分状态,分阶段现场指挥的指挥体系,针对不同的状态,调动不同的应急反应力量,采取相应的处理程序、分级应对,限时到位,通过完善各状态应急处理的调动、组织、协调、保证及时、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类异常情况,为行政中心提供快速安全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公共秩序。

九、队伍建设

(1)护卫人员优先从优秀的退伍军人或武警学校学生中选拔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正派的人员。

(2)班组长从公司现有管理处中抽调政治可靠,思想稳定,作风正派,技术过硬的班组长担任。

(3)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长期组织军事素质,消防专业技能,车辆指挥,应急处理、服务礼仪等的培训。

(4)实行严格的考核定级制度,表现优异的护卫人员实行授星,拉开收入差距以达到奖勤罚懒,留住人员的目的。

(5)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早训,晚会、每周两次军训,一次班务会。

(6)寝室实行军事化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7)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8)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9)建立应急分队值勤制度,通常按休息班,30%的人员比例可以外出,每次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晚上十点前必须归队,在节日庆典或有重要保卫任务时,全体待命。

(10)实行值班人员报岗制度,中班每小时,夜班每30分钟,向监控中心报告岗位值勤情况一定,以及时了解各岗位和人员的值勤情况。

安行监督机制,物业管理处安全管理员对值班人员的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十、安全事件的处理程序

1.说明

指在行政中心突然发生的刑事案件、火灾、水灾、煤

气泄漏、交通事故、业户疾病、电梯困人、电力故障等;它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影响面广等特点。

2.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2.1牢记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忘我的态度投入对事件处理、抢救中。

2.2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切禁惊慌失措,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以保证对事件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3熟悉行政中心各种设施的正确位置,以保证在事故处理中动作的准确性,以便赢得宝贵的时间。

2.4在事件发现、发生、处理过程中,遵循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第一的原则,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治安案件的处理

3.1行政中心内一旦发生治安案件,管理人员(或护卫人员)应迅速拨打110报警电话,打报警电话应沉着、准确地报告发案地址,门牌号、发生什么案件、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3.2如有人员需救治,在报警的同时,派人送伤者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3.3管理人员(或护卫人员)迅速组织护卫人员封闭出入口及通道,疏散群众防止围观,在公安人员到场前管理人员与护卫人员须保护好现场,保护现场人员不得擅自离开。

3.4若治安案件发生在晚上,护卫人员报警后立即按3.3之规定操作,并立即通知经理,告知案情;经理应迅速到发案小区,组织工作。

3.5积极协助保护现场。

4.交通事故的处理

4.1小区内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迅速将伤者送就近医院就医,并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4.2交警到来之前保护好现场,当事人与车辆不能擅自离开。

4.3疏导车辆,疏散围观群众,协助调查。

5.发生火灾应急处理

5.1事务所工作人员,确认火情发生后,立即切断生活电源,切断煤气输送,电梯应将电梯降到最底层关闭。同时派人立即拨打"119"报警,打火警电话时,应沉着、准确地把发生火灾的地址、单位、起火部位、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报告清楚,并安排人员到附近路口引导消防车到达火场。

当发现失火,这时火还没有蔓延扩大而且现场有灭火器和水源,就应当机

立断扑灭,清除着火隐患。如果火已蔓延扩大,已无能为力进行扑救时按5.1操作。

召集人员及时向住户通报火情,疏散人员,首先疏散着火房内人员,着火

层以上人员,再疏散着火层以下人员;疏散人员时老弱及行动不便者应先撤离;若配置有消防电梯的,应优先安排老弱及行动不便者乘消防梯撤离。

启动消防设施,关闭消防门防烟、防爆。

保证现场救护,稳定群众情绪。

保证消防用水。

组织警戒、保护现场,做好火场记录。

6.急病救护

6.1一旦接到急病求救信息,接待人员应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打急救电话应沉着、准确地报告急救地址病发人现状及业主姓名、电话号码。

6.2与急救中心联系完毕后,择时安排人员到附近路口引导急救车到达现场,以免延误急救时间。

6.3如有需要,派员协助患者家属随急救送患者至医院;到达急救现场时切勿随意乱动病人。

7.煤气泄露

7.1具体处理程序:

7.1.1当收到怀疑泄漏煤气或易燃气体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并尽快赶到现场查看究竟。

7.1.2抵达现场后,要谨慎行事,敲门(不可按门铃)进入后,不可开灯、开风扇及任何电掣;必须立即打开所有窗门(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关闭煤气或石油气掣,关上煤气表旁边的总阀;严禁现场吸烟。

7.1.3通知所有人离开现场,有关人员到场检查,劝阻围观人员撤离现场。

7.1.4如发现有受伤不适者,应小心妥善处理,等待救护人员及警务人员抵达现场。

7.1.5管理员及护卫在平时巡逻时应提高警惕;遇有不寻常气体味道时,应小心处理;对煤气及石油气总掣的位置和开关方法应了解和掌握。

7.1.6将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尽快呈交主管。

7.1.7煤气恢复使用前,必须做到煤气处于关闭状态。

7.2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7.2.1个人的人身安全

A、关掉对讲机、手机、BP机;

B、不要开关任何电器,仍然保持电器原始状态;

C、如使用电筒等照明用品,需事前打开;

D、需要使用电梯时应停在距报警位置下二层位置,然后步行到事发现场。

E、切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以追寻煤气管上的漏气处。

F、若关闭总阀、打开门窗后,仍然不断嗅到煤气味,马上通知煤气公司,切勿自行修理。

G、切勿进入煤气味特别浓烈的房间,毒气积聚来会使人失去知觉。

7.2.2如有人员救助:将人员搬离现场→放于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伤者不省人事,应移到空旷地方,置其身体成复原卧式,按"6.急病救护"程序进行处理。)

8.水灾(主要指漏水问题)

8.1行政中心

8.1.1立即将电梯升上最高楼层,以免被水浸湿而使电梯受损。

8.1.2关闭总水闸;其余同"8.2"。

8.2小区

8.2.1检查漏水的正确位置及所属水源例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排水等;并在许可能力下,立即设法制止漏水,如关闭水擎;若无法制止,则立即用对讲机报办公室、通知工程部前来支援;在支援人员到达前须尽量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8.2.2观察四周环境,漏水是否影响各项设备,如配电房/厢变、电梯、母线槽等。

8.2.3利用沙包及可用之物件堆筑,防治漏水渗入电梯等设备,

8.2.4利用现有设备及工具,设法清理现场。

8.2.5用对讲机报办公室、安排保洁人员协助清理现场积水,检查受影响范围、通知受影响住户。

8.2.6日常巡逻时,应留意渠道是否有淤泥、杂物或塑料袋,随时加以清理干净,以免堵塞。

9.电梯困人

9.1当监控中心接到电梯困人报警时,当值人员应迅速将电视镜头切换至关人电梯,密切观察电梯轿厢内的人员情况。

9.2通过对讲电话,安抚被关人员。

9.3立即通知事务所电梯管理相关人员(设备技师、经过培训的维修人员或护卫人员)前来释放被关者。

9.4通知事务所管理人员到电梯门或就近楼层安抚被关人员。

9.5被关人员放出后,须询问:

a、有何不适,是否需要帮助;

b、是否有异常之操作;

c、被关人姓名、联系电话。

9.6在《护卫值班记录》详细记录电梯困/救人经过,存档备查。

9.7具体电梯卡梯等有关技术性突发事件参考"设备应急处理程序"。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