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知识

发布于 2008-02-24 00:00:00

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知识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我们的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的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民族和企业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先进文化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执政党的形象,是旗帜、是号角,文化关系到国家、民族、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要发展先进文化,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先进文化。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先进文化作了清晰的界定和论述:必须要走出一个狭窄和简单的误区,那就是把文化只看成是文化部门的事,只是唱歌、跳舞、表演几个节目而已。这是片面和错误的认识,应该从深刻的意义上去认识。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它既有广义狭义之分,又有宏观微观之别。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种种类型和形式。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古老文化的象征。狭义的文化一般指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领域,它具有历史性、连续性、地域性、群体性等特点。

任何文化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企业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了解企业文化的渊源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一种经济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持续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人说:没有企业文化,再高明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手段也难于成功。企业,成也在文化败也在文化。发展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法宝、时代的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有人也称它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诞生而产生的一种与其物质基础相适应的微观上层建筑,是一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企业要进行生产,必须从大自然中掘取自然资源,生产加工过程中,又必然有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上,企业与大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企业生态文化。企业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着,它要进行生产经营,首先必须从中取得人力资源,技术设备,还要取得政府的允许和法律的保护,产品销售必须依赖运输部门、商业部门和市场等。这样企业在与社会经济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就形成很有特色的企业环境文化。企业要进行经营,必须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员工建设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先进的完好的技术设备,根据社会需要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的、多功能、新颖独特的产品,这些丰富的内容就构成了企业的载体文化。企业要有效进行生产经营,必须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实到人,指定职位、明确责任,建立起上下协调、分工合作的组织机构,这些内容构成了企业很具特色的组织文化。
为了维护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秩序,企业还须制订颁布一系列切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起岗位责任制,从而形成了企业的规范文化。企业一方面是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一方面也是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必须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制订企业的行为文化。为了满足企业员工的社会的和心理的需要,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社会生产热情、创造热情,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形成了企业的娱乐文化。企业组织是依照特定生产目标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它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取决于企业这个人格化组织对这种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该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经营哪些业务,为什么要如此,怎样进行生产经营,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判断,伦理观念,企业精神,这些内容构成企业的精神文化。
综上所述,企业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生态文化、组织文化、规范文化、娱乐文化、载体文化,各有自己的内涵、结构和功能,但都是围绕企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这一中心主题而展开,它们不是相互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为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研究企业文化时,就要注意避免把企业文化片面地理解为文化设施和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一类的娱乐文化,这其实是肤浅的望文生义;更不能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是抹杀了企业文化强调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对传统管理的超越。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企业环境、生态文明在企业文化中

的地位。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应全面地进行研究。

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既大量又复杂。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要素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 、企业风尚、人际关系、企业的传统及作风、厂规厂法、厂内公约等,而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有人认为,企业文化要素就是企业的道德因素、信念因素、智能因素三者的总和,企业精神是这三个要素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及宗旨信念,经营哲学是它们的核心。这些说法中,要素上不乏相同之处,但这丝毫不会改变我们对企业文化组成要素多样而复杂的印象。如果对企业文化作更多全面系统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企业文化还不只包含上述几种说法所涉及的内容,它至少有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组织文化、规范文化、娱乐文化、载体文化、环境文化、生态文化等八大要素,每一大要素自身作为一分支系统,本身又包括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更小的基本要素。如企业精神文化又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观、企业理念等。这些要素不仅数量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包涵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丰富充实。

二、企业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理论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企业文化受到西方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被视为现代管理走向成功的意识革命。

战后一直处于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经济发展迅猛,实力雄厚,企业生产效率高。但是进入80年代后,美国发现自己“世界之最”的地位,有让位于日本的危险,日本在机械、轻工、造船、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商品旋风似的打入世界各个角落,昔日未能用大炮征服的世界,今日被技术、商品、文明加微笑征服了。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战后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幸存下来的工厂,由于缺乏原料和燃料而闲置。饥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严寒和病魔使人大量死亡。
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经济发展得如此迅速 ?沉重的打击和威胁迫使美国的有识之士,仔细研究日本的管理机制,终于发现了日本揉和西方管理优点并有日本特色的企业文化,发现它造成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造成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注重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这一切使美国醒悟到“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传统精神与西方管理技术的成功结合。”由此“企业文化”一词应运而生。 面对日本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组织大批专家和学者深入探索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他们想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对着这面镜子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从而找出审慎的变革方向。企业文化成为美国学者在对日本的研究中发现的“新大陆”。这个阶段美国管理界出版了四部名著:即《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这四部著作以全新的思路、生动的实例、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日美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出自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这四部名著被人们称为新潮流的四重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逐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今天的企业已把人视为“组织”人,把整个企业视为人的协作团体。强调要从企业组织这个整体出发,形成一种环境,造成一种文化,使企业上下之间员工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真诚相待,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产生一种默契、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日本就把企业叫社会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劳动协作体或命运共同体,即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决策者组成的团体。因此,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所采用的策略是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八十年代以后又采用了战略计划、自由管理和在职教育等新的方法。其目的还在于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每个人的内在潜力,是企业无穷无尽的最宝贵资源。要想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价值,除了注重物质利益之外,还要满足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这只有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制造出和谐的气氛,向上的精神和强烈渴望自我实现的情绪来实现。

科学的发展管理的进步,引起了美国一些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他们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美日企业管理的异同,以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出路和良策,以应付日本经济的发展。1980年秋,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价值观,这种价值视为公司的活动、意见和行动树立榜样,通过经理的实践逐渐灌输给员工,并传至接班人。综合美日经验,提出适应现实和未来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学者们认为:美国经济落后于日本人根本原因是企业文化,而不是经济政策。为此,许多学者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①笛尔和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五点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仪式和仪典、文化网。②《成功之路》一书认为,成功的美国企业有八条秘决;贵在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促产、倡导价值观、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③米勒的《美国企业精神》一书提出了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即目标原则、共识原则、一体原则、卓越原则、绩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正直原则。

不管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上述理论都显示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所揭示的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它的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企业文化载体等。价值观是这种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理论的其它任何部分的运作和表现。作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作为由人所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

的所共同奋斗的团体,必须存在着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自身没有一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虽然美国文化仍有许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是,仍然是人类文化领域的一大进步。是对近代管理思想和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渗透的果实,是文化融汇于管理当中而形成的管理与文化的共生体。诚如《企业管理新谋略》一书所说:“企业文化中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哲学;不是俱乐部,而是参加俱乐部的动机;不是社交活动,而是社交方式;不是运动会的奖牌,而是奖牌所折射出来的荣誉观;不是新闻,而是对新闻的评论;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成果。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决无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经济要素的反映和表现,是意识化了的经济因素的一种排列、组合方式。企业文化不追求政治权力,而是反映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要求,实行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因而不属于政治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也涉及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但它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思想本身,它是通过企业员工思想文化的建立,通过团结、效率、节约、开拓等等意识观念的培育,去追求企业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实现,况且,企业文化把非经济因素(如宗教、政治、生活习惯等)排斥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外,因而,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也是一种经济文化。

企业文化是文化进化的产物,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先导。至今为止,文化的发展已经历了采集文化主流、农业文化主流、工业文化主流三个主要阶段,企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文化而到来的,并成为工业文化继续发展的先锋。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是通过对人这能动主体的研究,更完满、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和丰富工业文化主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文化进化的产物,它代表了工业文化,也即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